一起查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藏与露

藏与露

 藏者,收敛毕身锋芒,将绝世才智都收纳在蕴袍敝衣,粗茶淡饭之中,安心于平静无为。只待天时到来,明主临世。

 露者,倾尽毕生之学,呕心沥血,以其经天纬地之才干抚民安邦,建下不朽之盛事伟功,名垂青史。

 藏与露是自古而今的有才之人所要面临的难题。到底是出世清修,不问世事,还是入世为官,造福社稷?这多是取决当时的政治情况。

 《易》中有一卦:乾乾为天,乾下乾上。爻辞曰:初九,潜龙勿用。

 若是遇到昏君临政,奸臣当道,政治黑暗,前途渺茫之时,最好应忍性克己,潜龙勿用。即潜伏起来,暂不发作,不要轻举妄动,应藏锋守拙,待机而动,如龙潜深渊。

 勿用并非不用,而是选择最佳时刻来用,在时机未到之前,过于锋芒毕露,容易招来祸端。

 昔者王安石变法,司马光虽极力反对,但又无可奈何,遂辞官回家,著书《资治通鉴》。在王安石当权,司马光并未选择与其硬碰硬,而是选择“藏”,这为他后来重新掌权创造了条件。

 昔者竹林七贤目睹官场种种污秽、黑暗,故隐居竹林,任他人呼我为官,我也不往。将才学和能力全都隐藏起来。

 以上两种人皆现实与他们的理想相背离,故“藏”之。但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当然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充分展现自身能力,可惜生不逢时,不遇明主,只好暂且“藏”之,若是时机成熟,必会将才能“露”出来。

 诸葛孔明,世人称之“卧龙”,因生逢乱世,群雄并起,但又无明主,故在南阳隐居,后因刘备三顾之恩,便不再保留,尽心辅佐,终成天下三分大势。刘备白帝托孤,面对后主,他仍忠心不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藏并非是封闭自我,露也不是狂妄自大,两者看似是相对立的处世态度,却相互联系。“藏”为方式,“露”为目的。

 既然龙潜深渊,待时已久,等机会一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现如今,我们面临人生中许多挑战,我们要做的就是积蓄自己的实力,切忌浮躁,把自身的实力都“藏”起来,安心地增强自己,最后一展身手,在世人面前骄傲地锋芒毕露。

 每个人都像一坛酒,有的人未经发酵就开坛,没有酒香;有的人没发酵完,不够香醇;而有的人经过时间的积淀,在最后,发出了最迷人的芳香。

相关作文: 我帮妈妈做家务活萝卜我的房间我最喜欢的地方希望破灭了上英语兴趣班我家的石榴树炎热的夏天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标签: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日衣绣  衣:穿;绣:五彩制绣的官服。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薄命佳人  薄命:福薄命苦。福薄命苦的美女。
  • 不过尔尔  尔(前):如此,这样;尔(后):通“耳”,罢了。不过这样罢了。有轻视人的意思。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 百足不僵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 百计千谋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同“千方百计”。
  • 百孔千创  比喻困苦不堪。同“百孔千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