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天禧五年辛酉(1021) 一岁是年十一月十二日出生于临江军(今江西清江)。仁宗天圣八年庚午(1030) 十岁王益以殿中丞知韶州(今广东韶关),王安石随父至韶州。明道二年癸酉(1033) 十三岁王益回临川母报丧,王安石随行。景祐三年丙子(1036) 十六岁王益服满赴京,王安石随行。景祐四年丁丑(1037) 十七岁四月,王益通判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王安石随行。宝元二年己卯(1039) 十九岁二月,王益卒于江宁任上。庆历二年壬午(1042) 二十二岁三月,王安石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以秘书郎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庆历六年丙戌(1046) 二十六岁自临川赴京,不求官职,知鄞县。皇祐三年辛卯(1051) 三十一岁 以殿中丞通判舒州(今安徽潜山)。至和元年甲午(1054) 三十四岁 自舒州赴京,特授集贤校理,辞不受,九月除群牧司判官。嘉祐二年丁酉(1057) 三十七岁 五月改太常博士,知常州。嘉祐三年戊戌(1058) 三十八岁二月提点江东刑狱。十月回京,任三司度支判官。嘉祐六年辛丑(1061) 四十一岁为工部郎中、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嘉祐八年癸卯(1063) 四十三岁三月仁宗崩,英宗(赵曙)立。八月,母吴氏逝于京师,十月归葬江宁。治平四年丁未(1067) 四十七岁正月,英宗崩,神宗(赵顼)立。诏以故官知江宁府。九月,召为翰林学士。神宗熙宁元年戊申(1068) 四十八岁四月,自江宁入京。神宗诏越次入对。熙宁二年己酉(1069) 四十九岁二月,以谏议大夫参知政事。颁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等。熙宁三年庚戌(1070) 五十岁十二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史馆大学士,与韩绛并相。立保甲法。熙宁五年壬子(1072) 五十二岁行市易法、保马法。熙宁六年癸丑(1073) 五十三岁提举经义局。九月,熙河大捷,神宗解身上玉带赐之。熙宁七年甲寅(1074) 五十四岁三月,行方田均税法。四月以吏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新法遭遇首次挫折。十月,行手实法。熙宁八年乙卯(1075) 五十五岁二月,复拜同平章事、昭章馆大学士。六月,进加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熙宁九年丙辰(1076) 五十六岁六月,子雱卒。十月,罢为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元丰元年戊午(1078) 五十八岁正月,进尚书左仆射,封舒国公。元丰三年庚申(1080) 六十岁九月,加特进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改封荆国公。元丰七年甲子(1084) 六十四岁乞以宅为寺,赐名“报宁”。元丰八年乙丑(1085) 六十五岁三月,神宗崩,宋哲宗(赵煦)即位。新法先后废罢。哲宗元祐元年丙寅(1086) 六十六岁四月初六病逝,赠太傅。
推荐古诗:
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感今伤昔,因赠子蒙,题于卷后、
蝉、
难念的经、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秦中寄远上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鹿柴、
好了歌注(陋室空堂)、
浣溪沙(天末同云暗四垂)、
贺新郎(挥手从兹去)
推荐诗句: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鸟朝凤 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 敝鼓丧豚 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费而无益。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剥床及肤 剥: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剥落、烂;及:到。原指损害及于肌肤。后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管不顾 指对人不照料,也指举动莽撞,不顾别人。
- 不可捉摸 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