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查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例证

位置: 一起查成语大全 > 诗词大全> 鸟云泽兵例证

鸟云泽兵例证

查看鸟云泽兵全诗

  河川战是古代常见的作战样式之一。河川战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渡水和反渡水。渡水的方法一般有暗渡、分渡和强渡。反渡水的方法有立足于自保的阻水而守,立足于歼敌的半渡而击,立足于相机进取的越水而军。笠泽之战中,越军就是利用暗渡而击败吴军的。

  周敬王二十六年(前 494 年),越被吴击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积聚力量,伺机灭吴。吴王夫差恃胜而骄,急欲图霸中原,连年对外用兵,对越不加戒备。三十八年,勾践趁吴王赴黄池(今河南封丘)会盟之机,袭击吴都姑苏(今苏州),给吴以沉重打击。四十二年,吴国大旱,仓廪空虚,勾践认为灭吴的时机已经成熟,遂兴兵再次伐吴。

  三月,越王勾践和大将范蠡率越军五万人进入吴境。吴工夫差闻讯,亦率六万人迎击越军,双方于笠泽(今江苏苏州南,与吴淞江走向相同的古河道)隔江对阵相持。入夜后,勾践从左、右两军中各派出一部兵力,令左军逆江而上,进至上游五里处;令右军顺江而下,进至下游五里处。夜半时分,左、右两军鸣鼓呐喊,佯为进军。夫差突闻江面上、下游鼓声大作,误认为越军乘夜渡江前来夹攻吴军,分兵两路驰往堵击,仅留中军接应。越军探知吴军分兵出击后,以中军六千锐卒为先锋,偃旗息鼓,衔枚渡江,秘密接近吴军大营,突然向吴中军发起猛烈的攻击,遭突袭的吴中军大乱败退。两路吴军闻大营被袭回救,又遭越左右两军追击,亦随即溃败。越军乘胜猛追,再战于没(今苏州南),三战于郊(今苏州郊区),连续大败吴军,迫使夫差退守姑苏,最终灭吴。

  此战,越军利用夜暗,两翼佯动,诱敌分兵,乘虚偷渡,实施中央突破,终于取得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渡江奇袭战的胜利。

推荐古诗: 春雪难念的经从军行塞下曲相思长寿乐(微寒应候)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酹江月(乾坤能大、算蛟龙)入京诗(手帕蘑姑与线香)嘲顽石幻相(女娲炼石已荒唐)

推荐诗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本来面目  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擒二毛  擒:捉拿,捕获。二毛:指头发斑白,引申为上年纪的人。不捕获年长的人。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