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岐伯道:我听先生讲过针刺之法,先生所讲的都离不开营卫气血。人体十二条经脉,在内连接脏腑,在外网络般连接四肢关节,先生能将十二经脉与四海配合起来吗?
岐伯答道:人体也有四海、十二经水。自然界的经水都流注到海里,海有东西南北,所以称为四海。
黄帝问:怎么用人体来和四海相对应呢?
岐伯说:人身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海与自然界的四海相对应。
黄帝说:先生将人体与天地间的四海配合起来,这个见解真深远啊!我想要了解它们是怎样相对应的?
岐伯说:一定要先知晓经脉的阴阳表里以及荥腧所在,才可以确定人体的四海。
黄帝问:如何确定呢?
岐伯说:胃是水谷之海,它的输注穴上在气冲穴,下在足三里穴。冲脉是十二经之海,即血海,它的输注穴上在大杼穴,下在上下巨虚穴。膻中是气海,它的输注穴上在颈椎上下的哑门穴和大椎穴,前在人迎穴。脑是髓海,它的输注穴上在脑盖骨顶的百会穴,下在风府穴。
黄帝问:人身四海,什么状态有利,什么状态有害?什么状态生机旺盛,什么状态生机衰败?
岐伯说:顺应自然规律就会生机旺盛,违背自然规律就会生机衰败;懂得顺应自然规律而调养就有利身体,不懂得顺应自然规律而调养就会有害身体。
黄帝说:人体四海的顺逆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岐伯说:气海有余,邪气胜过真气,就会出现胸中气满,呼吸急促,面色赤红;气海不足,就会出现气短,无力说话。血海有余,就会经常自觉身形壅满硕大,郁闷不舒时不知有什么病;血海不足,也会经常想象身体变小,心情不好,也不知有什么病。水谷之海有余,就会腹部胀满;水谷之海不足,就会出现虽然饥饿也不想吃东西的症状。髓海有余,就会觉得身体轻劲有力,超过自身的极限;髓海不足,就会头昏似旋转,耳鸣,小腿发酸,眩晕,眼睛看不见东西,全身懈怠无力,嗜睡。
黄帝说:我已知道了四海顺逆的表现,那么,怎样调治呢?
岐伯说:详尽掌握与四海相连的上下腧穴的作用来调理它们的虚实,不犯虚实的禁忌。能够顺应这个原则的,病人就可恢复健康;违背这个原则的,病人就会每况愈下。
黄帝说:讲得好。
推荐古诗:
羌村三首、
柳、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出守桐庐道中、
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自励二首(平生最恶牢骚语)、
清商怨(江头日暮痛饮)、
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乡)
推荐诗句: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阪上走丸 阪:斜坡;丸:弹丸。象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
- 悖入悖出 悖:违背、胡乱。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去。胡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毕其功于一役 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洽多闻 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成器 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