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⑴平:屈原的名。本篇是作者假托屈原口气进行抒情,故自称名,且为下文作谦语。国:国都,隐寓与君同朝。长:这里是长期在……生活的意思。
⑵讷涩:《章句》:“讷者,钝也。涩者,难也。”即口齿不伶俐。强辅:强有力的辅助,指有势力的朋党。
⑶褊(biǎn):《章句》:“褊,狭也。”引申为薄弱。
⑷便事:有利于君国之事。门下:指君王左右的近臣。《章句》:“喻亲近之人也。”
⑸伏念:暗自思考。
⑹群众:指众多的佞臣小人。成朋:结党营私。浸:稍,渐。
⑺灭息:《章句》:“消也。”没有声息,不敢说话。
⑻汤汤(shānɡ shānɡ):水流貌。
⑼坑:《章句》:“陂池曰坑。”陂池,即水坑。与麋鹿同坑,即在荒野与禽兽为伍的意思。
⑽块:独处貌。鞠:匍匐为鞠。
⑾近习:常与相处,亲近。一本无“习”字。
⑿便娟:《章句》:“好貌。屈原以竹自喻。”
⒀葳蕤(wēi ruí):草木繁盛。防:《章句》:“蔽也。”泠泠(línɡ línɡ):清凉貌。
⒁孰:一作“固”。异心:当做“心异”,“异”与下句“待”押韵。指竹心空,柏心实,故曰“心异”。前者屈原自喻志通达也,后者喻君暗塞也。
⒂振理:《章句》:“振,救也。”振理,解救答理。
译文
我屈原生长在楚国国都,如今却遭流放原野居住。
性迟钝言语少拙嘴笨腮,又没有强势力在旁辅助。
我才智疏浅能力又薄弱,孤陋寡闻又见识无多。
只为利国利君多次进言,谁料想惹怒小人招来灾祸。
君王不察我进言是为国,终将我放逐到僻壤荒野。
心里暗思自己有无过失,实无一丝差错可改过。
群小拉帮结伙成朋党,君王渐被欺蒙受迷惑。
谗佞小人花言巧语在君前,忠良缄口不言声默默。
尧舜圣君已逝不及见,忠正良臣为谁尽忠尽节?
高山巍巍峨峨耸立,江水浩荡永流不止。
叹自己年老死日将至,在荒野与禽兽相伴为侣。
孤独潦倒居无定所,举世皆混浊是非已颠倒,心中的冤情向谁诉?
大雁天鹅全遭斥退,却把恶鸟鸱鸮当宠物。
橘柚佳树被砍伐,却一排排栽植苦桃恶木。
可叹那婆娑修美的翠竹,却只能孤零零江边独处。
上面有繁茂的枝叶防露,下面有清凉的微风驱酷暑。
谁知道我与君王道不合,就像那实心的柏木、空心的竹。
从前的贤君无法追及,未来的英主难目睹。
悠悠的苍天啊高高在上,你为何不解除我的冤屈。
我怨恨君王你终不觉悟,我只有弃身荒野明心曲。
推荐古诗: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
新婚别、
月夜、
登乐游原、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
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
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
推荐诗句: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巴山夜雨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伶百俐 形容非常聪明乖巧。
- 百无一能 什么都不会做。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拨乱反正 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