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查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部分翻译

位置: 一起查成语大全 > 诗词大全> 卷十九部分翻译

卷十九部分翻译

查看卷十九全诗

  高佑,字子集,是高允从祖的弟弟,高佑本名高禧,因为和咸阳王同名,孝文帝赐名“佑”。他的祖父高展,是慕容宝的黄门侍郎。道武帝平定中山时,迁徙到京都,在任三都大官时去世。他的父亲高谠,曾跟随太武帝消灭了赫连昌,因有功而被赐南皮子的爵位,与崔浩一起参与写作,任官至中书侍郎、给事中、冀青二州中正。又代理散骑常侍、..县侯,曾出使高丽。他死后,追赠冀州刺史、假沧水公的职位,谥号“康”。 高佑的哥哥高祚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做了东青州刺史。

  高佑在诗书经史方面知识渊博,喜欢文字和各种杂论,性格通达豪放,不拘小节。他从中书学生升迁为中书侍郎,赐爵建康子。文成帝末年,兖州东郡吏捕获一只异兽送到了京师,当时没人能知道这是什么野兽。皇帝下诏问 高佑。高佑说“:这兽是三吴所出,他的名字叫鲮鲤。其他地区都没有这种野兽,现在被我们获得,吴、楚之地,大概将来有归顺我国的吧!”又有人在灵丘得到一枚玉印献给了朝廷,皇帝又下诏让 高佑看。高佑说:“印上有大篆体的两个字,‘宋寿’,寿就是命,我们得到他的命,也就是他要归我们的意思。”献文帝初年,宋义阳王刘昶来投奔,薛安都等人以五个州来投降归附,当时人都说 高佑的话灵验了。

  孝文帝初年,高佑任秘书令。后来他与丞相李彪等上奏说“:《尚书》是记言体文,《春秋》是记事的书,追寻前人的记载,都是言论和行动的实录。圣朝从上古创建以来,《长发》开创基业,从始均以后直到成帝,其间年代久远,所以历代的历史记载未能传下来。我们疏忽遗漏,有辱史官之职,翻阅国志,暗下了决心,我认为从王业初建,各事草创,皇始之后,光照中土,应该依照司马迁、班固的体例,让各事归类,纪、传分开记载,表、志区分连贯,这样修撰国史,诸事齐备,在著作郎以下的人中,选取有用之才参加修撰国书。如果选到合适的人选,三年就能有成果了。”孝文帝准了他们的奏。

  孝文帝曾经问 高佑:“如水旱不调,怎么样才能制止灾害而得到好的收成呢?”高佑说:“唐尧和商汤这样的圣君,都不能制止灾荒的年景,陛下您和过去的贤君一样,对旱灾能怎么样呢?只要表彰贤能,让他们辅佐朝政,那就能消灾,就会有好收成。”孝文帝又问他制止盗贼的方法, 高佑说:“如果训导有方,怎么会不平息盗贼呢?官吏们必须坚持忠良、清廉,那么盗贼也就会消失了。”高佑又上疏说:“现在选拔人才,不看他在职时政绩的好坏,专凭年资的多少来任选,这不是人尽其才的做法,应该舍弃那种以年纪大、资格老作为条件的选任方法,惟才是举。另外,那些过去的有功之臣,他的资格和功劳都可以记载,但如他的才能不适宜去治理国家的,可以给他们加爵和封赏,不适宜再委以重任。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当王的人可用财物来做人情,不能以官职来做人情。”孝文帝对他的话都很赞同,给他加官给事中、冀州大中正。当时李彪统管著作之事, 高佑为令,只是经常关心一下而已。

  后来高佑离开京都,任西兖州刺史、假东光侯,镇守滑台。高佑认为郡国有太学,县里、乡里也应该有学校,便在县里设立了讲学,在乡里设立了教学,村里设立了小学。又让每家都自己筑一舂米的石碓,五家以上就要合打一口井,用来供行路的客人使用,不让妇女寄舂米和打水。他又制定了防止盗贼的方略,他让村民五五相保,如果谁被发现有偷盗行为,那么相保之户就要受牵连。起初他的做法让人感到有些繁琐,但后来这一地区风气很好,没有什么强盗和小偷。

  后来, 高佑又任宋王刘昶的师傅,因为参定律令,得到赏赐玉帛、粮食、马匹等。刘昶因为他是旧朝官员,年纪大,十分敬重他。高佑任光禄大夫,并仍然担任师傅,刘昶死后, 高佑被召任为宗正卿,而高佑却留连于彭城,很长时间不去赴任。仆射李冲上奏,说高佑没有什么理由而停留,不听王命,高佑被处以三年刑罚,可以赎罪,免去宗正卿职务。后来他又任光禄大夫,在任职期间去世。太常寺给他的谥号为“炀侯”,皇帝下诏说:“不遵从皇上的命令叫灵,可谥灵。”

推荐古诗: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题桃花夫人庙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渔翁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念奴娇(横空出世)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蚕欲老)沈园(梦断香销四十年)渔家傲(东望山阴何处是)

推荐诗句: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把饭叫饥  比喻多此一举。
  • 白日见鬼  大白天看见鬼。指工部四曹无事可做,非常清闲。后泛指事情离奇古怪或无中生有。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病民蛊国  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 博士买驴  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成体统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即不离  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