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查成语大全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赏析

位置: 一起查成语大全 > 诗词大全> 金缕曲·季子平安否赏析

金缕曲·季子平安否赏析

查看金缕曲·季子平安否全诗

  这是一个被前人再三概叹为“良朋爱友”、“一时佳话”(袁枚《随园诗话》)、“使人增朋友之重、可以兴矣”(谭献《箧中词》)、“昔人交谊之重如此”(梁令娴《艺蘅馆词选》)的动人故事。

  清代顺治帝年间,诗人吴兆骞(字汉搓)因在科场案中受人诬陷,被流放至冰雪绝寒之地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时年二十九岁。十七年后,他的童稚之交、作者顾贞观,入大学士纳兰明珠府中当教师,乘间为之求助于明珠之子、词人纳兰性德。但性德与吴兆骞并无交情,一时未允。1675年(康熙十五年)冬,作者离居北京干佛寺,于冰雪中感念良友的惨苦无告,为之作《金缕曲》二首寄之以代书信。性德读过这字字血泪的两首曲,泪下数行,道:“河粱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当即担保援救兆骞。后经纳兰父子的营救,吴兆骞终于在五年之后获赎还乡。“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性德词)、“金兰镜使无良友,关塞终当老健儿”(顾永诗),从此,作者悉力奔走以救穷途之友的故事,便广为人所咏叹、而作为故事中心的《金缕曲》二首,更成为至今传诵不衰的友谊名篇。

  词的特色,陈廷悼《白雨斋诗话》评曰:“华峰(作者字)《贺新郎》(《金缕曲》的原名)两阕,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宛转反复,两人心迹一一如见,虽非正声,亦千秋绝调也!”“二词纯以性情结撰而成,悲之深、愍之至,丁宁告戒,无一字不从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通读全词,诚如所言。不过,对于功力深厚的作者来说,“家常说话”、“纯以性情”决非意味着可以信笔而书,而是仍需精于措词、巧于构思,以求使友人得到最大程度的安慰——字面上的明白浅显,正是作者惨淡经营的结果。

  词的首句先问平安,这是书信的常套,词是以词代书。故先作常套语。然而,次句“便归来”三字,却看似平易而实为突兀,破空飞来。本来,此词的上片,全是为说兆骞的“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这“万事”实在难以诉尽,作者姑且为举其大者:远行在外、无人慰藉,不堪回首者一;母老、家贫、子幼,从前杯酒论欢的朋友亦消散难忆,不堪回首者二;被那些魑魅魍魉般的小人诬陷了,却无从申冤、无从复仇,只能叹一声“应见惯”,哀一声“总输他”,不堪回首者三;日日与宁古塔的冰雪周旋,不堪回首者四。读者就算仅仅读到这些不堪回首,亦已足可感知作者对友人心思的体察之深,足可悟出作者与友人交情非比寻常;不料,作者还能在这干万重苦恨之上,更添上“便归来”三字,令读者的感知和领悟更深一层。有此二字,便足见兆骞这十七年所受之苦,也将是终身之苦——不能归来自是终身之苦,便能归来,也是终身之苦,因为终身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同时,有此三字,亦给了绝塞良朋以“归来”的希望,哪怕只是极模糊的假定也罢。所以,凭着这笼盖上片的“便归来”三字,作者与吴兆骞的相知和相交到了何等的程度,已是尽在不言中;将此三字置于篇首,足见作者巧于构思。

  下片首句“泪痕莫滴牛衣(乱麻编成之衣,典出《汉书·王章传》)透”,“透”字乃是精于措词的典例。在上片中,作者直说到友人的极痛处,令他不能不放声一恸,泪滴牛衣。但是,倒尽满怀苦水,乃是为了重振精神,故牛衣不可无泪,亦不可浸透泪水——消沉绝望。哭过了,也该退一步、回头思量一番。吴兆骞有毅然出塞相伴的爱妻、有生于北地的儿女,如此能够骨肉完聚之家,已算万幸。当年科场案发,有多少红颜少年为之丧生,下场更不如如今还生存着的兆骞,此又足可庆幸者。当然,绝塞之地是苦寒难当的,但有了这些自慰和庆幸,又如何不该顽强地生存下去呢?更何况,前头还有希望,还有立下“终相救”誓言的当今申包胥在奔走。所以,作者劝说友人,虽然泪透牛衣,但仍可把这“以词代书”的书札藏入牛衣的环袖、耐心静候好音。

  《金缕曲》的第一曲唱完了。上片是浅浅地给个“归来”的希望,却深深地捅到友人的最痛处;因为疼痛已无以复加,所以下片只得折回来寻找安慰、淡化疼痛,最后再把“归来”的希望放大:这个结构本身,也很精巧。〔作者:沈维藩,有改动)

推荐古诗: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忆江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题齐安城楼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洛桥晚望田园乐七首(桃红复含宿雨)满庭芳(小阁藏春,闲窗锁昼)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

推荐诗句: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柳絮风轻,梨花雨细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本来面目  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擒二毛  擒:捉拿,捕获。二毛:指头发斑白,引申为上年纪的人。不捕获年长的人。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