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即是继承先辈之志,百里奚继承了没有呢?百里奚之不劝谏虞君,然后又离开虞国,他的这种行为方式对吗?孟子叙述了百里奚的三个明智之举:知道昏庸糊涂的虞君不可劝而不劝,一智;知道虞将亡而先离去,二智;知道秦穆公有作为而辅佐之,三智。智属知,贤属能,知而不能,不可为贤,百里奚辅佐秦穆公而扬名天下,是其又知又能,故可称为贤明之才。也就是说,百里奚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富贵而去辅佐秦穆公的,更不是为了自己而卖身为奴去求取富贵的。当时晋国强大,无国能比,而晋国的强大是以牺牲人民利益为基础的,故百里奚只能去辅佐秦国而以对抗晋国,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所以,百里奚的背弃虞国的行为方式是对的,是犹若伊尹之辅佐商汤王的行为方式。在当时的条件下,只有如此,才能使广大人民得到暂时的休养生息。
本章是最后一篇,因此亦有总结之意,“孝”字,归根究底,乃是继承先辈的道路之意,那么,怎么样继承,用什么行为方式继承,这里面的文章就多了。所以本篇举出这些例子,目的就在于说明,在继承先辈之志和先辈的道路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所以,一个人在行为方式上,不可不慎。
这与孔子所谈的要用智慧(智),要用诚信(信),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礼),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义),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仁)一样,即在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时,一定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如果所作所为不是最佳行为方式,也就达不到目的。人的行为方式多种多样,没有定规,尤其在人与人之间相处相行为时,更难说清楚。因为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上去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方式,而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上去评价,所以孔子和孟子等,只有依靠一个个例子来说明人的行为方式是否正确。人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并不是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充满着艰难险阻和温柔富贵的陷阱,某一个行为方式不对,就有可能走上另一条道路,从而背离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所以,行为方式问题就是人生道路上很重要的问题!
推荐古诗:
羌村三首、
柳、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出守桐庐道中、
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自励二首(平生最恶牢骚语)、
清商怨(江头日暮痛饮)、
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乡)
推荐诗句: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阪上走丸 阪:斜坡;丸:弹丸。象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
- 悖入悖出 悖:违背、胡乱。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去。胡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毕其功于一役 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洽多闻 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成器 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